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代国家新征程。征程已启,中国钢铁要传承百年红色基因,坚决做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建成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要特征的钢铁强国。 (一)绿色钢铁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国家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坚持推动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有效提高钢铁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钢铁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钢铁工业的使命,人们对钢铁工业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应用角度,人们期待钢材产品低成本、物美价廉、经济耐用、高质量、绿色环保、无害、节能、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能源用钢耐高温、耐腐蚀,建筑用钢防火抗震,汽车用钢高强度轻量化,机械用钢长寿命耐磨损,厨具餐饮用钢不锈抗菌……。生产角度,人们期待钢铁生产不再“烟囱林立、铁花四溅、热浪滚滚、烟气熏人”,进出钢厂的大货车不再“尘土飞扬”,钢铁行业不再是傻大黑粗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夕阳产业”,不再是媒体报道中造成环境污染的重点,钢厂和周边环境更优美,空气更清新……。 跨越百年,中国经济不断创造辉煌的过程是中国钢铁不断实现突破和持续进步的过程。今天,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完整、最齐全的钢铁工业体系,使用了世界先进的工艺、装备、流程和技术,正在推行世界钢铁史上最为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制造取得突破性进步。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大批钢铁企业能效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超低排放正在钢铁行业有力推行,废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宝武、首钢等一大批钢铁企业成为清洁工厂、花园工厂、绿色工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区域内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 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正是中国钢铁砥砺前行建设绿色钢铁的实践过程。新时代,新钢铁,新理念,中国钢铁将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化水平。大力推进城市生活污水、雨水、海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减少新水取用量;加快推广应用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降低工业固废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钢渣等固废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信息技术与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产品从设计、生产、应用到回收的闭环追溯;鼓励钢铁企业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钢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体系,大力推广绿色设计产品,为下游用户提供绿色用钢解决方案,引导下游产业用钢升级,促进优质、高强、长寿命、可循环的钢铁产品应用。中国钢铁将努力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绿色产品的倡导者、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绿色产业的奠基者。未来的中国钢企,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绿色钢铁产品大幅增长,绿色供应链、绿色物流、绿色产品等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钢厂生态链与城镇社区生态链共生共荣,钢铁企业成为循环经济、超低排放、环境友好的绿色梦工厂。 (二)低碳钢铁新征程 2020年9月22日,联合国第75届一般性辩论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的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明确了方向,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将开启低碳发展新征程。 钢铁工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其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约15%,是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未来将面临巨大的低碳转型压力。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得到进一步下降,部分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钢铁产量基数大且长流程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总量仍处于高位。无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是支撑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需要加快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为持续深度降碳奠定良好基础,为如期实现碳中和贡献钢铁力量。 当前,低碳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钢铁行业广泛共识,全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推进低碳发展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推进产业间耦合发展,构建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指出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加快推进低碳转型并提前实现碳达峰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四家钢企提出碳达峰时间表:中国宝武率先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随后,河钢集团提出2022年实现碳达峰,包钢集团同样提出力争于2023年实现碳达峰,鞍钢集团承诺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 作为双碳行动的行业主体,钢铁企业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了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双碳目标将对钢铁工业的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在双碳行动中,中国钢铁将低碳转型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3060”愿景为牵引,深刻理解和领会政策要求和导向,推进钢铁工业碳达峰目标提前实现,研究和制定达峰后的深度减碳实施路径。全行业将继续传承钢铁红色基因,发扬钢铁担当精神,坚决响应国家号召,严控钢铁产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加强对氢能冶炼、非高炉炼铁以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冶炼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并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构建钢铁生产全过程碳管控监测与评估集成创新体系,推进钢铁行业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积极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化工、有色等产业的耦合发展,争做实现“双碳”目标的先行者,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钢铁力量。 (三)智慧钢铁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的共性使能技术,在制造业产品设计、生产、物流、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中的扩散和应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未来钢铁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效率和质量的竞争,以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钢铁企业迈向高端的“催化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钢铁企业在技术、产品、环保、能源效率等方面实现更多改善,更能不断满足客户端日新月异的个性化需求,将给钢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选项和手段。钢铁企业利用远程操作和远程诊断技术,高度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减少了人员聚集,为远程监控、操作和维护,以及客户端、供应链的线上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充分显示出了优越性,也让钢铁企业遭受了最小的损失,体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钢铁产品质量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钢材实物质量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量达到供需动态平衡,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达到 1200 吨钢/(人·年),新建普钢企业达到 2000 吨钢/(人·年);行业利润率达到制造业平均水平。智能制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将推动数字产业与钢铁产业深度融合,开展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推进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商用密码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遴选一批推广应用场景,形成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能力的标杆工厂。建设钢铁行业大数据中心,开展数据价值评估和价值挖掘,探索数据要素共享机制,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多基地协同制造,在工业互联网框架下实现全产业链优化,推动上下游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设计共享、生产共享。构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制定一批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 未来的钢企,钢铁制造实现全流程在线检测-监测数字化、智能化;钢铁制造和服务一体化;钢铁制造流程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协同动态调控;高性能钢铁产品实现定制化、减量化生产;高性能钢铁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设计、制备加工……。( 世界金属导报 作者: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