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是历史的弹指一挥,对一个企业来说却是沧海桑田。 北京钢贸圈有这样一家颇具实力又低调的企业,在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从来不是最耀眼的明星,却踏踏实实,稳健前行,深藏功与名。 20年多年来,潮起潮落,后浪推前浪,在激烈的经济社会变革中,钢贸行业几番洗牌,无数明星企业陨落或者黯然离场,只有这家企业稳步前行,连续20年入选兰格钢铁网北京地区钢铁营销50强,北京钢贸圈获得这一殊荣的企业屈指可数。这家企业就是北京百汇怡翔科贸有限公司,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其董事长张宏先生。 个性求稳 风控最重要 张宏给人的印象文质彬彬,话不多,为人非常低调,在圈里口碑颇好。喜欢跑步的他,虽然年过不惑,依然跟十多年前认识时一样,瘦削而不瘦弱,沉着而冷静。他的性格也为百汇怡翔的发展涂上低调的底色。 张宏坦言,自己个性求稳,非常注重控制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控制发展速度,不盲目追求规模,企业年销售量始终控制在60-70万吨。他觉得这是他能控制的规模。“不用杠杆,少借钱,风控很重要。”张宏对企业20多年的稳健发展如此总结。 最近几年,钢贸行业融资困难,但在10年前,资金流水大、信誉好的钢贸企业却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很容易通过融资做大规模,几乎没有不想融资的企业,钱多了怎么办?有些企业就用融得的资金投资其他高回报行业,风险也由此累积。2012年上海钢贸危机爆发,导致全国钢贸行业遭受信任危机,银行“一刀切”,钢贸行业融资体系就此“崩溃”,影响波及至今。这是钢贸行业最大的一次洗牌,之后持续数年的钢价下跌,又让一部分企业转行退出,北京早期做钢贸的一批企业坚持到现在的已经寥寥无几。 乱花渐欲迷人眼,市场疯狂的时候,人性最容易被裹挟。百汇怡翔却成为一股清流,以当时看来有些“保守”的做法,抵制住市场的诱惑,“少借钱,专业做钢贸”,主要依靠自有资金逐渐积累起企业的发展优势,也成功规避了资金风险和投资陷阱。 回顾20多年的发展,张宏说,钢贸行业门槛低,有资金就能做,但是知易行难,做好了并不容易。张宏介绍,百汇怡翔1997年成立的时候做零售,什么品种都做,打造钢材超市的模式;后来主做板材,以批发为主。2008年奥运会之后随着钢价下行,做钢材批发越来越难,而终端利润稳定,他又逐渐转向终端,以建材销售为主,定位为专业的终端服务商。 实际上,无论做批发、做市场还是做终端,都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专业性很强,经营模式和客户群体都不相同,另外市场形势也不断发生变化,经营难度越来越大,转型并不容易。但是一直求稳的张宏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他认为,永远不变的是变,市场变了企业经营方式就得变,企业要不断适应市场,不能让市场适应企业和个人。 大方向上的稳健和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张宏把这两点总结为百汇怡翔20多年高速稳健发展的秘笈。 专业服务 赚阳光下的利润 做工地最难的是服务,张宏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专业,二是服务。不同的客户需求五花八门,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另外还要考虑怎么采购、价格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可靠,是不是安全,扎账周期等,这就对专业性提出很高要求。百汇怡翔以“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为服务口号,多年来,一直坚持“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配送服务,得到中交、中建、北京建工等合作多年的大型终端企业客户的高度认可。 张宏注重信誉,提出“要赚阳光下的利润”。公司经营规范,从不为一己之利损害客户利益,也不搞恶性竞争,在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同行的一致称赞。 张宏是北京人,百汇怡翔也一直立足北京,重点发展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的销售份额占公司销售额的60-70%。)并辐射全国,在中原、华东、西北、西南等地设有办事处,并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出口到外蒙等国家。 未来,张宏依然看好北京钢材集散地的地位,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维护带来的钢需。这也是他对钢铁行业难以割舍的情怀。 多年来,百汇怡翔发展稳健,也吸引了一批有同样价值观的人,形成一个稳定、专业的团队,公司工作15年到20年的员工比例很大,8年以上的占到30%。 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这是张宏的目标。不赌市场,赚合理利润,这是他多年的经营心得,也是作为“前辈”,对行业从业者的淳淳告诫。 历经20多年风雨磨砺,百汇怡翔愈加坚如磐石。未来,百汇怡翔将在既定的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