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钢贸圈子里,有一位经营风格稳健、擅长步步为营的年轻女企业家。在她的带领下,公司不但构筑了北广杭“业务金三角”,平稳地度过了三年疫情,还颇有远见地发展了新业务。这位女企业家就是北京正铭伦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召。 在王召眼里,跌宕起伏的市场中隐藏着很多“暗礁”,企业就像一艘小船,老板就是“船长”。老板谨慎驾驶,才能让公司这艘船避开暗礁,稳步向前行驶。 一、成功接班,管理企业如“烹小鲜” 2005年,王召随父亲到北京做钢材生意。她从财务做起,经过六年的学习与积累,在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父亲撤出后,开始独立经营。此后,王召凭借女企业家特有的细腻、敏锐与魄力,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顺势而为,抓住了钢材市场的几波大行情,带领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谈到如何独立经营公司时,王召说:“那时,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以做工程为主。我接班公司后,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比如‘拒绝赊欠’,与公司员工磨合了较长一段时间。当时,就想把业务做稳。”王召心里明白,管理公司与“烹小鲜”是一个道理,磨合与稳定是必需的。只有磨合好了,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才能谋求下一步发展。 2017年,在整顿、理顺公司内部事务后,王召毅然走出了京津冀的圈子,南下广州。在南下之前,王召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市场是残酷的,经营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固守京津冀市场固然可行,但由于北京地区需求受限,公司业务很难再进一步做大。经过分析,王召判断公司能负担开设广州分公司的成本,也能有效控制潜在风险,就离开北京南下了。 二、顺势而为,构筑北广杭“业务金三角” “南下是我这么多年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也是公司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回忆过往,王召如此说。 王召带着内蒙古的货到了广州后,广州钢价就从3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涨幅很大。她果断出手,并顺势扎根广州,成立广州分公司。 广州分公司成立后,与北京总公司互为犄角之势,一举让公司占有了更多的资源、客户与市场。王召敏锐的眼光、过人的魄力、果断的出手,以及过去几年的积累,促成了此次的成功以及广州分公司的成立。多年过去了,这次的成功仍然为王召津津乐道。 2019年,杭州因承办亚运会工程项目很多,钢材市场高度活跃。王召得到消息后,立刻启程前往杭州考察。考察后,王召发现杭州市场货物周转很快,出货量也大,又在杭州成立了分公司。至此,北京-广州-杭州的“业务金三角”搭建完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召的付出很快有了收获。同年年底,杭州钢材市场出现了一波大涨的行情。借着这波行情,王召收获颇丰。 广州与杭州两家分公司之所以能经营得有声有色,王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严防潜在的财务风险。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在雇佣当地业务跑市场的同时,安排北京公司的财务与统计人员负责统筹两家分公司的财务事宜。 现在来看,同一时期北京钢材市场不景气,从侧面证实了王召南下的先见之明。王召说:“开设广州与杭州分公司的这两年,正是北京市场不好的时候,让我避开了一些风险。” 新冠疫情暴发后,钢铁行业需求不振。疫情后的第二年,王召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抉择——维稳。与此同时,她从钢材贸易中抽身出来,去内蒙古投资建立了一个矿山固废处理的新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家新公司开始走上了正轨,盈利颇丰,前景看好。此次多元化业务布局,帮助王召有效对冲了单一钢材贸易的风险。 对于2023年,王召有着清晰的判断与规划。她说:“2023年将是大宗商品发力的一年,我计划从内蒙古的新公司逐步撤出,把主要精力放在钢贸公司上。” 谈到近两年是否会扩大公司规模时,王召表示,如果出现大型基建项目,钢材需求大,会考虑再扩张。如果需求偏弱,近两年以维稳为主。 静水流深千帆竞,行稳致远自从容。过去的收获与成功,是北京正铭伦商贸阔步迈入2023年的阶梯。相信在王召的领导下,北京正铭伦商贸将穿越市场周期,不断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