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北京中联盛恒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林便是这样的人。不过王林却只承认自己“讷于言也讷于行”。他说,别人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而他是做事、做人都低调。 “主要是嘴巴笨,做事太保守,错过了很多赚大钱的机会。”王林笑着自黑了一把。不过他也表示,如果他激进一点,公司的发展可能更上一层楼,也有可能被行业淘汰了。 其实,北京中联盛恒商贸有限公司是北京钢贸行业的“大户”,低调并不掩其光华,每年兰格钢铁网“优质供应商”50强评选,中联盛恒都榜上有名,是榜单上为数不多的“常青树”企业。 进攻的同时防守更重要 王林从1997年开始做钢贸,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一路走来,王林始终把稳健放在第一位。钢贸行业的发展历史上,充斥着很多暴富的机会,也潜藏着很多诱人的陷阱,幸运的是,这些坑王林一个都没踩过。 王林说主要是因为自己太“保守”。在钢贸行业的融资大门没被银行“一刀切”,彻底关闭前,通过银行融资赚大钱是一个比较普遍、快速的做大企业捷径。而王林对银行融资非常谨慎,坚持用自有资金,不够再向亲戚、朋友筹借。他戏称自己是农民思维,直到2013年以后,他才转变理念,跟银行建立了合作,但他对从银行贷款依然非常谨慎,所贷资金只用于钢贸主业。 “进攻的同时防守更重要,企业先稳步做强,然后才是做大,做强的本质是逐步做大。”王林感慨道。多年来,中联盛恒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强品种,练好内功,由内而外,逐步做强做大。 2016年,是中联盛恒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从2016年开始,中联盛恒对经营模式做了优化,完全撤掉终端业务,只专注现货。王林表示,一是觉得做终端太累,要应付各种的人际关系。二是做终端占用的资金回报率低了,风险增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央企的集采比例越来越高,势必会影响终端业务。 好在以前就是两条腿走路,完全转到现货贸易上更是驾轻就熟。也是在这一年,中联盛恒成为友发钢管在北京的最大代理商。作为管材现货贸易大户,中联盛恒总共设有六个仓库(天津3个,雄安1个,北京2个),管材常备库存稳定在一万多吨,螺线在京津区域也常备有大量库存,能为客户提供稳定的资源和优良的服务。 精细化管理练好内功 最近几年,王林开始注重管理细节。他表示:“公司未来的重心是大力发展、组建团队,有人、有模式,做大是水到渠成的事,重要的是先把内功做好。” 2018年,王林从深圳聘请了一家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对公司原有的股权体系和股权激励方案进一步细化,以文字的形式把权利和义务落实到位。这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南北方做事方式的不同。南方重规则,讲究白纸黑字,先小人后君子。而北方讲义气、重信用,习惯口头约定,最后有了分歧往往说不清楚。 中联盛恒每次召开重要会议和团建活动,管理咨询公司都会派人参加,深入了解公司,制定更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制度。制度化是一个公司管理规范化的基石。从此,中联盛恒也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从2019年开始,王林始制定了公司发展的两个三年规划。第一个三年规划,主要把公司的利润和销售目标放在首位,要实现一定的增长规模。这一点已经提前半年实现。从今年开始的第二个三年规划,中联盛恒将加大团队建设和风控管理放在首位。其实这么多年,中联盛恒的风控已经做的很出色了,但是王林表示,术业有专攻,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效率也更高。 这些规划不仅有目标,还有详细的实施细则。从制定这些规划开始,中联盛恒从粗放式发展进入了到精细化发展阶段。 2020年,王林又聘请了了专业的培训老师,对公司的管理团队进行培训, 每季度一次小范围培训,每半年一次大范围培训,以加强公司的团队建设,提升骨干员工的综合能力,练好企业内功。 在团队建设上,同样得到改革的还有理念的创新。由于公司老员工居多,80多个员工,工作10年以上的有30多个,其中15年以上的就有15个,有的已经退休。虽然老员工的忠诚和经验毋庸置疑,但是也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理念比较慢等问题。在陆续有老员工退休后,王林针对性的引入专业人才,特别是财务管理上,要求掌握新的财务理念,包括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如何提高资金利用率,以及如何跟银行沟通,定制理财产品等。为团队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随着团队的迅速成长,分工的逐步明确,王林也逐步放权,让自己从冗杂的日常事务中腾出手来,可以看的更高更远。 在公共场合很少看到王林发言或者高谈阔论,他总是默默坐在一边听别人说话;他不爱跟人争论,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坚持做好自己的事,能帮人的时候就伸手帮一把,为人质朴、有信义,在北京钢贸圈口碑颇好。 做人如此,做企业亦如此。中联盛恒多年来稳健发展,以守为攻,不断做强做大,由内而外,建立了强大的竞争力,为迅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行远自迩,未来可期!
|